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
连续提示交易风险,依旧挡不住市场炒作热情。6月29日,中马传动(603767.SH)再度一字涨停,录得六连板。截至收盘,该股今日成交量8.56万手,成交金额1.24亿,换手率2.78%。最新A股总市值达44.55亿元,年内涨幅近111%。

龙虎榜数据显示,该股近10日内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%、日涨幅偏离值达7%、日振幅值达15%等原因2次上榜龙虎榜,买卖居前营业部中,机构净卖出761.16万元,营业部席位合计净买入805.07万元。


(资料图)

近期受政策面频频释放利好消息影响,A股机器人相关概念持续走高,其中也不乏游资接力炒作身影。面对股价异动,中马传动曾多次发布公告提示交易风险,并一再澄清“公司业务不涉机器人”,但从盘面反映来看,市场情绪依旧高涨。

政策搭台,游资唱戏

消息面上,近期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密集落地。

6月28日,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。目标到2025年,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,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,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形成创新要素集聚、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。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,打造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。

在此之前,6月15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,旨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,其中提到增加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,前瞻性布局人形机器人、智能机器人等赛道,“未来三年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,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360台/万人。”

早在2022年,马斯克推出TeslaBot“Optimus(擎天柱)”原型机引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。据马斯克介绍,未来十年特斯拉人形机规划500万台产能。按量产后的2.5万美元单价计算,未来3-5年市场空间超百亿美元,十年后市场空间超千亿美元。

在特斯拉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,马斯克再次提及人形机器人业务,并发布视频展示机器人Optimus包括自主行走、环境探索及记忆、控制力道不打碎鸡蛋(体现了优异电机转矩控制能力)、机器手灵活抓取物体等诸多细节,其相比去年AI DAY亮相进步明显。同时马斯克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需求量将远超电动车。

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)2022年10月发布的《2022年世界机器人报告》,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在2021年首次超越美国,以322台/万人的使用密度位居世界第五,韩国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德国分别以1000台/万人、670台/万人、399台/万人、397台/万人的使用密度位列全球前四。

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,在基本面有拐点、政策有催化、市场有主题的共振下,今年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整体性机会,维持机器人行业“强于大市”评级。建议关注机器人领域相关零部件公司:1)减速器;2)电机;3)直线传动;4)传感器;5)伺服系统;6)轴承;7)关节总成;8)智能化。

受政策面利好消息影响,机器人、减速器等相关概念股持续爆发。除收获8天7板外,收获6天3板、收获5板,、、均收获2板。

龙虎榜数据显示,近10日内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%、日涨幅偏离值达7%、日振幅值达15%等2次上榜龙虎榜,买卖居前营业部中,机构净卖出761.16万元,营业部席位合计净买入805.07万元。

近一个月,累计5次登上龙虎榜。其中,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一证券营业部、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、华泰证券总部交投最为活跃,上榜次数均为3次。

多次辟谣:不涉机器人概念

事实上,近期曾多次提示交交易风险,不过股价依旧强势涨停。

6月28日晚,再次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,称公司近期关注到有媒体将公司列为机器人概念股,经公司自查,公司生产不涉及机器人概念,近五年来,公司投入一千余万购入机器人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改造,公司产品没有应用于机器人。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,注意投资风险。

公告称,股票自2023年6月12日以来收盘价累计上涨幅度为84.45%(根据同花顺 iFinD 数据计算所得),同期申万汽车零部件指数累计涨幅为9.19%,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.30%,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严重高于同期行业涨幅及上证指数,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。

其中,股票自6月16日至6月28日7个交易日中6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停。表示,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,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,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,理性决策,审慎投资。

资料显示,主要从事汽车变速器及车辆齿轮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车辆。公司新能源汽车减速器自2017年产生收入以来收入规模未有增长,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极小,2022年营业收入仅441.38万元(占比为0.44%),毛利率仅5.86%,盈利能力较弱,公司收入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。

近年来,业绩表现低迷。财报显示,公司2022年度营业收入9.96亿元,同比下降11.14%,归母净利润0.42亿元,同比下降33.64%;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.47%,净利润仅803.15万元。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12.06%,同期申万汽车零部件毛利率为16.69%,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截至2023年6月28日,公司股票市盈率(TTM)为82.49,同期申万汽车零部件市盈率(TTM)为38.53,显著高于同期行业市盈率。(本文首发钛媒体App,作者 | 马琼)